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笔记-纪蔚然老师说《新感动主义》

以下是我在听纪蔚然老师分享他对台湾剧场现状的讲座上所做的笔记,许多观点很值得剧场人去思考,在此分享。

《新感动主义》
主讲:纪蔚然老师
地点:戏剧盒
日期:2010年10月17日

纪老师从好来坞电影SAW系列的成功来反思: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 21世纪是否是个amoral时代?
• 现代好来坞的恐怖片比以往更暴力10倍
• Romance comedy-‘种猪配母猪’
• 观众喜欢:torture without salvation, extreme without catharsis
• 好来坞是否这么冷酷计算?

‘好的剧场不应该只是文化参与,而是文化干预’-critical attitude

再看中国武侠电影:自《卧虎藏龙》后,开始一系列以大制作、大卡士、大就是美为标准的作品,如《投名状》、《无极》。代表人物:张艺谋。——《卧虎藏龙》的成功并没有开启一个新的浪潮,而是一个对古典含蓄的美的告别(farewell to an era)。

台湾大剧团:
• 主流剧团不认为自己是大剧团,因为自认赚得不够
• 商业剧团不认为自己是大剧团,因为还要政府资助
• 整个台湾都很滥情——新感动主义

新感动主义New Sentimentalism:
• 滥情主义Sentimental
• 感官主义Sensational
• 媚俗主义Kitsch
基本上。。。
• 要你哭(送纸巾,送包子)
• 要你笑
• 庸俗化
• 肤浅化
• 符合中产阶级口味
• 不批评政治(但会嘲弄)
• 温情到无以复加
• 保守、怀旧——深情回望
• 精致、华丽但空洞
• 就是要你感动
• Soul-less

世界要design,非substance
 vision-less,soul-less
 the bankruptcy of truth 真理的破产
 唯一的真理就是没有真理

台湾的创作者有fatigue疲惫感,心疲力尽。
台湾剧团倦怠但不能休息,重演旧戏的频率越来越高。
剧团的作品要年轻化(弱智化、肤浅化)以迎合观众群。
电视化(洒狗血)、商业化 —— 不再是对社会有批判、有意见。
回顾过去但不曾对过去提出批判 —— hence, sentimentalise the past。
媒体文化空间的萎缩-壹周刊、苹果日报入侵台湾,剩下《表演艺术杂志》(但品质不好,瑕不掩瑜)。
剧团去申标政府的大case,如:花博、听障奥运 - 像个event company
剧团很希望政客出席, 如:陈水扁、马英九太太 - 剧团精神何在?
纪蔚然作为一名创作者,也走到戏虐、嬉笑怒骂、不厚道 - 和他人一样都在逃避现状。

台湾小剧场还没死:
 90年代开始没落
 一些剧场走向大剧场和商业路线,如音乐剧
 一些剧场则继续探索,如莎士比亚姐妹们、创作社

对台湾剧场的期许:
 如果政治环境趋向稳定。。。
 。。。以及贫富差距不要太大,
 那艺术自己来arts will find its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