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

漂移

11月1日-11月10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看了两回。

开幕那场,看完了有些许的感动。虽然不确定,但看着上海的两名演员沿着他们显然不太熟悉的表演方式进行演出,加上Patricia To一动也不动的站禅,加上台词里一点都不含糊着新加坡(男和女)人对中国女人的目光,我猜想这处戏应该不是上海观众常见的那种。星期六那场是唯一有演出后交流会,观众的问题和反馈果然大多集中在他们觉得新鲜的呈现方式和风格。对于新加坡剧场观众或许习惯的演员一人分饰多角,且时不时抽离角色成为叙事者的表演形态,还有剧里大量非对白的多媒体呈现,乃至于Jo Kuek 和Kay Siu 直接大胆的肢体,我隐约感觉到剧场里的观众们的看戏习惯正被挑战着。

看第二回时就看清楚了一些片断因为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协调而流于模糊,但更清楚的是虽然这部剧把新加坡人对中国女人的符号印象摆上舞台,但中国人对新加坡人(或新加坡)的感觉却着墨不多。更加强烈的观点是在于呈现上海和新加坡作为国际都会的社会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潮流中如何汰换人们旧有的生存模式,那随之而来的漂移感,已不再是因为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感,而更多在于对自己身处的城市无法落地生根的抽离感。

明年六月新加坡艺术节将再度上演这出漂移。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

剧场人交流 - 黄志伟

十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正
戏剧盒
建胜、添南、佩芬、伟铭、世炬、志伟

1。舞台空间种类
1a. Proscenium "Arch" (Jubilee Hall), Proscenium ( Victoria Theatre, Drama Centre, Esplanade Main Theatre) - 舞台和观众是面对面的 :舞台-观众
1b. Traverse - 观众在舞台的两侧:观众-舞台-观众
1c. Theatre in the round - 自1960年开始,观众在舞台的四方:
观众

观众 - 舞台 - 观众

观众
1d. Thrust stage - 最古老的种类,源自古希腊,在六、七十年代很受欢迎;部分舞台延伸到观众席里。

2。舞台的观念
2a. 演员是舞台的一部分
2b. 舞台是没有生命的,除非有生命在舞台上经过
2c. 场次替换时的时光跳跃应考虑到换场的技术需要, 例:“十年后。。。”
2d. 多媒体的运用也必需被考虑在内
2e. 舞台设计会对剧本一读再读,尝试理清楚剧本的场景,如:时代、地点、气候、。。。
2f. 舞台设计在本地鲜有版权保护
2g. 虚和实、空和满:空舞台不一定是虚的,布满道具的舞台也不一定是实的。